作为独立开发者,我觉得了解用户群体的喜好真的是找灵感的好方法。你得知道你的目标用户到底喜欢什么,才能做出让他们愿意掏钱的产品对吧。特别是当你不是大厂背景、没资源砸市场时,搞清楚目标用户喜欢什么、愿意为什么买单,能帮我们走更少弯路。
她的原贴大家可以去小红书搜,这里就不贴链接了,我只挑其中一些让我觉得特别值得分享的点。
1. 用户真的会为“好看”买单
她说,有些 App 的功能她其实不常用,但界面设计特别好看,就像买衣服一样,“看着舒服”,就愿意花钱。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。UI 设计真的是一个低门槛、性价比极高的差异化突破口。 特别是做工具类产品时,功能可能大家都差不多,谁的界面顺眼、细节体验好,谁就容易脱颖而出,先抢到那批“看脸”的用户。
2. 抓住用户爽点再引导付费
她提到,有些时候她是因为某个功能用得很爽,然后刚好弹出个限时折扣之类的提示,就冲动买了。虽然买完之后用的次数并不多,但当时的那个“打动点”真的很关键。
也就是说: 不是说你一定要让用户天天用你的 App,而是在那个“心动瞬间”给他一个合适的推力。 比如限时优惠、首月特价、解锁某个让人上头的小功能……这种策略配合功能爽点,转化率真的会高很多。
3. 开发者活跃也很重要
她还说,她买终身会员时也会看开发者是不是活跃。她不想买完一个 App 过几个月就“跑路”了。 这点我特别理解,尤其作为一个用户社区潜水多年的人,看过太多用户吐槽“开发者消失了”。
这背后反映的是信任感的问题: 不是说你得天天发更新日志,而是要让用户感觉——“你还在”“你还在维护这个产品”。 有问题能反馈,有改进的可能,有人听见自己声音,这些情绪价值其实对付费决定影响非常大。
归纳一下:
用户付费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三层:
-
先满足功能需求
-
再满足情绪需求(比如好看、好用、有信任感)
-
最后给他一个“可以放心买”的理由
运营一个App,你一定要知道用户因为什么付费。为什么这么说?只有当你知道用户为什么付费,觉得软件哪方面做得好,才能指导你的App往哪个方向优化迭代,从而提升付费率。
举个例子,假如你做了一款提供各种桌面小组件的App,如果你知道大多数用户是为了使用哪一款小组件订阅的,那你是不是可以主推那一款?通过排名更靠前等方式,用这一款小组件来提升整体付费率。
一个好想法做成App后能带来一千块收入,如果把它运营好,它可能能带来三千块收入。所以App不是做出来就完了,也不是只要推广就行。
推广和运营是一体的——推广能获得更多用户,运营能提高付费转化率。
理论可以讲很多,但最后都得靠实践来验证。 有没有用,试了才知道。
好了,今天就分享到这里,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交流!